">

51品茶最新_免费风楼阁信息,51品茶轻量版,风楼阁全国官方

用爱铸造成长“铠甲” ——固始县为未成年人构筑立体化守护屏障纪实

来源:信阳日报 责任编辑:张 艳 时间:2025-06-02
  在大别山北麓的固始县,每一个孩子的成长都配备了特殊的“防护盾”——这是由法治灯塔、精准关爱、心灵呵护和协同共育共同铸造的成长“铠甲”。近年来,固始县教育体育局秉持“不让一个孩子掉队”的理念,将法治的刚性、心理的柔性、关爱的精准与共育的温度熔铸一体,为大别山下的少年们构筑起立体化的守护屏障,让每个孩子都能在风雨中无畏前行、在阳光下自由成长。
  
  法治灯塔:照亮成长之路
  
  “同学们,这些行为看似小打小闹,实则可能触碰法律红线……”在固始二中的法治课堂上,法治副校长刘振国正结合新修订的《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》开展案例教学。这是固始县构建法治教育体系的一个缩影。
  
  为增强未成年人法律意识,固始县教育系统创新打造“多维普法矩阵”:全县中小学通过黑板报、校园广播等10余种载体开展“两法”宣传,累计举办法律知识竞赛127场;针对青少年犯罪低龄化趋势,组织32所学??埂跋稚硭捣ā被疃醚惫廴鲜丁安涣夹形北呓?;全县法治副校长进校园473人次,开展防欺凌、健康上网等专题讲座216场,覆盖13.7万名师生。法治教育如春风化雨,让守法成为少年成长的底色。
  
  精准关爱:织密守护之网
  
  在郭陆滩镇中心小学的“关爱档案室”,教师们正在仔细更新留守儿童信息表。“王小雨(化名)的父亲本月返乡,需调整帮扶方案”“李浩然(化名)近期情绪波动,需加强心理疏导”……这样的动态记录,折射出固始县精准关爱的精细化与温度。
  
全县建立“三级联动”工作机制:县教体局牵头成立关爱领导小组,各学校实行“党员教师挂包制”,3500余名党员教师化身“关爱导师”,与留守儿童、特殊儿童结成帮扶对子;联合民政、公安等部门建立数据共享平台,通过入村走访、家长会等方式精准摸排,为特殊群体学生建立“一生一档”,涵盖家庭结构、心理状况等20余项指标;针对残疾儿童,构建“随班就读+特校就读+送教上门”体系,确保适龄残疾儿童入学率达到100%。

  在县特殊教育学校,培智部的“快乐洗校服”实践活动别具温情。老师手把手教学生洗衣流程,孩子们在互帮互助中学会生活技能。校长沈长海介绍:“我们不仅要教会他们穿衣吃饭,更要培养他们融入社会的能力。”

  心灵呵护:浇灌生命之花

  “当你感到焦虑时,可以试试这个‘蝴蝶拍’放松法……”在固始县未成年人校外心理辅导中心,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李老师正通过热线指导学生。这所2024年成立的中心,已为全县2.3万名学生提供线上心理支持。

  固始县将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关爱重点:建立“县—?!唷比缎睦矸阑ね?,58名专职心理教师、172名兼职教师组建专业队伍,通过“走教”“送教”覆盖所有农村学校;创新开展“阳光委员”计划,在每班选拔2名学生担任心理互助员,累计发现并干预心理预警案例156起;2025年计划邀请心理学专家开展《心理?;缙谑侗鹩敫稍ぁ放嘌?,实现全县教师心理健康培训全覆盖。

  数据显示,全县各中小学年均上心理健康课超8000节,举办“5·25”心理健康教育公益巡讲、公益咨询等活动260余场,22万人次从中受益。曾经沉默寡言的留守儿童小薇,如今已能在心理社团的舞台上自信歌唱:“老师教会我,原来我的心情值得被倾听……”

  协同共育:凝聚温暖之力

  每周三下午,固始三小的“家长课堂”都会准时开课。家长们围坐在一起,听老师讲解家庭教育促进法,分享与孩子有效沟通的方法。这是固始县推动家校社协同育人的创新实践。

  全县构建“三位一体”关爱格局:学??琛扒浊榱呤摇?,每月组织留守儿童与家长视频通话;社区建立“四点半课堂”,1200余名志愿者为孩子们提供作业辅导、兴趣培养;通过举办“家校共育”讲座、发送《致家长的一封信》等形式,引导家长更新教育观念,避免“重成绩轻心理”等误区。在分水亭镇,在政府联合学校举办的“庆六一”文艺汇演上,留守儿童与结对教师共同表演的情景剧《温暖的港湾》,让台下观众热泪盈眶。

  从法治课堂到心理辅导中心,从校园关爱档案室到社区“四点半课堂”,这套“铠甲”正随着每一次法治宣讲、每一场心理对话、每一次家?;ザ欢系叮钪栈魃倌昝巧砗蟮募崾岛蠖?、脚下的稳健基石、眼中的璀璨星光…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