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明信阳 幸福像花儿一样
11月10日,中央文明办公布第六届全国文明城市入选城市名单,信阳荣耀入选。为这座闪耀着古老文明之光、浸润着革命先烈热血、赓续着大别山精神的英雄之城,摘得了中国城市最高荣誉的桂冠。
老区信阳正腾飞 刘宏冰摄
11月20日,中央隆重召开全国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,信阳市委书记乔新江,代表880万信阳老区人民,从中央领导手中接过了金光灿灿的“全国文明城市”奖牌。
这是信阳在先后荣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、国家双拥模范城市、国家级生态示范市、全国绿化模范城市、国家园林城市、国家卫生城市、国家森林城市,以及连续十年获评中国十佳宜居城市之后,再添无上荣光。
文明花开醉信阳
人民城市人民建,人民城市为人民。信阳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,坚持创建为民、为民创建的宗旨,把创建工作当作“民生工程”和“民心工程”,时时处处关注民情,千方百计改善民生,擦亮了百姓幸福底色,提升了群众幸福指数。近年来,市财政支出近8成投向民生领域。围绕群众呼声较为强烈的城市建设管理难点痛点堵点问题,深化“百城提质”工程,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,整治市容环境卫生,治理城市交通秩序,优化城市公共服务,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出彩信阳,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,让广大群众从实实在在、真真切切的身边变化中,感受到看得见、摸得着的“微幸?!?。共新(改)建学校120所、公园游园绿地75处、城市公厕62座、农贸市场11个,新增公交车300余台,打造了便民利民的“生活服务圈”。坚持把创建的重心放在社区,着力解决群众身边的问题,建设达标社区140个;对1831个居民小区进行分类管理。先后对全市832个单位老旧家属院、无人管理小区进行改造提升。坚持因地制宜,不搞大拆大建,中心城区背街小巷改造实现全覆盖,平桥区小桥胡同、浉河区友谊街等一批背街小巷,改出了好前景,兴起了新业态。
宜居信阳幸福长陈军摄
坚持立德树人,激荡文明新风。认真学习贯彻《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》《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纲要》,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,深入宣传践行《信阳文明20条》,抓好道德模范、身边好人评选表彰和学习宣传,着力培育时代新人,先后涌现省级以上道德模范和身边好人75人,形成了“信阳好人”现象。建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公园广场6个,主题街道48条、主题社区64个、公益广告景观小品220处;突出“豫风楚韵、红城茶乡”的城市特质,对中心城区主次干道的配电箱、光缆箱进行彩绘美化,展示了地域文化特色,提升了城市文化品位,文明信阳花开正芬芳。
文明城市创建,检验的是城市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。信阳将精神文明建设由虚变实,坚持目标导向、问题导向,完善机制设计、体制建设,解决城市发展难题、治理瓶颈,在更高层次、更高水平上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。在中心城区谋划实施了总投资568.25亿元的重点项目30个,持续完善水、电、路、气、暖、综合管廊和文化服务等公共基础设施。每年筛选十件民生实事,回应百姓关切,破解民生难题,针对市容环境、交通秩序、农贸市场、公共服务、黑臭水体等17项突出问题开展专项整治,改造背街小巷268条,铺设污水管网310公里、地下管廊520公里,拆除违章建筑10万多平方米,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人居环境,打造了便民利民的生活圈,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得到了明显提升。
在信阳,全国文明城市由全民共建、全民共享,是城与人的温暖互动,更是人与城的美好共赢。信阳在文明城市创建上用足了“绣花”功夫。55万名志愿者活跃在中心城区各主要路口和火车站、公园、广场等公共场所及社区小区,进行文明行为和文明交通劝导,开展各类文明帮建活动。志愿服务持续“温暖信阳”,中心城区6372名“鳏寡孤独痴残困”人员“三服务一回馈”爱心工程(每月理一次发、每季度专业清洁一次房间、每年过一次生日,发动受益人或其家人积极参加志愿服务回馈社会)深入开展。加强城市精细化管理,完善主要交通路口、干线道路的机非分离、人车分离设施,新建大型公共停车场9处,现代化公交站棚141个。加强黑臭水体治理,改造升级农贸市场,深入开展城市深度清洁、“六小门店”综合治理、城市“门前三包”落地、不文明养犬治理、停车秩序整治、“三线”(供电、通信、有线电视)整治、小广告治理等专项行动,按照“定点、定时、定规矩”要求,加强对夜市摊点、流动摊贩的管理,让城市更加清新,让城市更加有序,让城市更加文明。
成绩来之不易,更需倍加珍惜、精心巩固。深化文明城市创建,信阳将继续紧扣民生期盼,紧盯问题短板,以实打实的成果,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、幸福感;继续深化思想认识,强化责任担当,以硬碰硬的作风,不断提升城市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;牢记殷切嘱托,凝聚强大力量,弘扬大别山精神,加快老区振兴发展,在谱写中原更加出彩的绚丽篇章中奋力实现“两个更好”。(来源:河南日报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