终身教育:掀起教育的新思潮
《中国终身教育研究》由上海终身教育研究院主编,编委由研究院专职人员和兼职、特聘、海外研究员组成。聚焦终身教育前沿问题,每册围绕一个主题,分研究综述、国际比较、政策评论、调查研究、理论探讨、个案研究等专题进行,以原创为主,高度突出学术性,面向全球终身教育研究领域的学者。
终身教育的提出
1965年,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主持召开的成人教育促进国际会议期间,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成人教育局局长法国的保罗·朗格朗正式提出“终身教育”的概念。这一概念的提出,被誉为“可以与哥白尼日心说带来的革命相媲美”,是“教育史上最惊人的事件之一”。
终身教育的任务是使人“学会学习”,即养成学习的习惯和获得继续学习所需的各种能力,应对来自各方面的不断变化的挑战。
婴儿阶段。主要接受家庭环境的熏陶。向父母及其他家庭成员学习,这是在自然状态下进行的学习,属于非正式教育的范畴。
少年阶段。继续受到家庭环境的影响,并逐步接触所在社区和学校,主要接受系统的正规教育,启蒙人生,增长学识。
青壮年阶段。仍然接受家庭、社区和学校教育,逐步趋向成熟,并开始接触社会。完成学历教育后,走出校园,走向工作岗位。在这一阶段,为了满足就业和工作的需要,必须不断更新知识,接受再教育,学习与工作交替进行。因此受到正规、非正规、非正式三种教育。
中年阶段。为了事业有成,实现人生最大的价值,家庭、社区、学校、社会等一切学习领域都被充分占领。
老年阶段。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进入垂暮之年,在这个阶段,为了提高晚年的生活质量和生活品位。个体将继续利用家庭、社区、学校和大部分社会学习空间,主要通过非正式教育和非正规教育两种方式接受新知识,不断充实和完善自己,为社会发挥余热,以实现“老有所为”的人生价值。
换言之,终身教育是人的一生所受各种教育的总和。
终身教育的特点
终身性。这是终身教育最大的特征。把教育看成是个人一生中连续不断的学习过程,是人们在一生中所受到的各种培养的总和,实现了从学前期到老年期的整个教育过程的统一。它包括了教育体系的各个阶段和各种形式。
全民性。接受终身教育的人包括所有的人,不论男女老幼、贫富差别、种族性别。当今社会中的每一个人,都要学会生存,而要学会生存就离不开终身教育,因为生存发展是时代的主流,会生存必须会学习,这是现代社会给每个人提出的新课题。正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报告《学会生存——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》所强调的。
广泛性。终身教育既包括家庭教育、学校教育,也包括社会教育。可以说,它包括人的各个阶段,是一切时间、一切地点、一切场合和一切方面的教育。终身教育扩大了学习天地,为整个教育事业注入了新的活力。
灵活性。任何需要学习的人,可以随时随地接受任何形式的教育。学习的时间、地点、内容、方式均由个人决定。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特点和需要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学习。(来源:学习强国平台)